“拖了两个月的歹戏终于落幕”!蔡英文“改组内阁”被批“换挡箭牌”******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陈立非】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27日宣布,由前副手陈建仁接棒苏贞昌担任“行政院长”,组成新“内阁”。岛内舆论嘲讽说,“拖了两个月的歹戏终于落幕了!”
27日,台当局已确定由陈建仁、“副行政院长”郑文灿以及秘书长李孟谚组成所谓的“行政院铁三角”。陈建仁是流行病学家,2015年11月请辞“中研院副院长”,宣布与蔡英文搭档参选。2021年底在蔡英文邀请下申请加入民进党。
根据规划,苏贞昌30日将举行临时会率“内阁”总辞,隔天举行新旧“内阁”交接。至于其他人事调整,《联合报》27日称,竞选新北市长失败的林佳龙将担任“总统府”秘书长;“国安局长”陈明通请辞,由台“外交部次长”蔡明彦接任。另外,民进党“立委”管碧玲将接任“海洋委员会主委”。台湾《中国时报》27日称,“外交部长”吴钊燮、“国防部长”邱国正、“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以及陆委会主委邱太三等均规划留任,但必须等蔡英文最后拍板。
针对新“内阁”,“中广”董事长赵少康讽刺说,“蔡英文推出的是一个难看的不伦内阁”。陈建仁顶着学术光环大力鼓吹高端疫苗,让高端股价一飞冲天,大搞内线交易是“商业不伦”;郑文灿抄袭论文涉学术不伦,还偷抄大陆的论文,是“政治不伦”。台北市议员游淑慧说,民进党每次“组阁”都是辅导“失业者”就职计划。她认为陈建仁根本没有“组阁”的能力和权力,最后仍是派系分赃和“小英意志”。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徐巧芯直言,疫苗争议是民进党去年选举大败的原因,但现在蔡当局重新“组阁”却把当初护航高端疫苗的人放到高位上,说明完全没有检讨、反省。此外,“抄袭”也是民进党去年选举失败很重要的原因,而陈建仁与郑文灿都曾涉嫌抄袭,显然民进党根本不把抄袭当作2022年败选的原因之一。
“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认为,蔡遭遇2022年羞辱性地方选举挫败,辞去党主席两个月后,现在已经要高唱“重出江湖”,为此派出真正可信任的心腹出任“行政院正副院长”,“哪怕这两个人的罩门已经洞开”。前“外交官”介文汲称,未来一年多,民进党主席赖清德会让蔡英文“痛不欲生”,所以她现在要让赖“痛不欲生”,这次就是把自己的心腹完全派出来。国民党前“立委”江启臣说,未来将看到更多蔡干预“内阁”人事的身影。
岛内舆论对新“内阁”也不抱期待。《联合报》27日称,蔡英文在最后一年多的任期找过去的副手“组阁”,向党内各派系传递“我仍是大当家”的信号,新“行政院长”只剩“人形立牌”的功能。该报的社论认为,蔡英文很清楚“九合一”选举已证明了“抗中保台”牌失效,要避免政权被轮替,必须要换人当她的挡箭牌,除了随时待命配合其政治需要进退的陈建仁外,她已无牌可打。
【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②】我国海水稻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
【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②】
我国海水稻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
袁隆平院士夙愿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光明日报青岛1月11日电(记者崔兴毅、刘艳杰)曾经寸草不生的海滨滩涂,或是直泛盐花的盐碱地上,竟然能长出香喷喷的稻米。这是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奇迹!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
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一向被视为“农业荒漠”,而在中国农业科技人员眼中,种植海水稻,是唤醒这一“沉睡”资源的重要方式。2012年,袁隆平院士牵头,在山东青岛组建海水稻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
“与普通水稻不同,海水稻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海滨滩涂、内陆盐碱地种植。最初的种质资源,是袁老从国内外一点点收集来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的品种。目前,我们已经拥有种质资源近2000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研发部部长万吉丽介绍,“不仅如此,种质的耐盐能力也不断提高,从最初的3‰,提高到现在的8‰。”
光筛选种质不够,还得改良土壤。为此,科研人员探索出一套以综合排灌系统、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础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通过地下传感器感知温度、碱度、生长态势等信息,并即时传送至大数据中心,通过AI和专家诊断系统,智能调控土壤盐碱度及水肥释放,让土壤和作物都‘活’起来。”万吉丽说。
2018年,精心培育的海水稻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在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新疆喀什岳普湖县恶劣的环境中试种。“当年亩产就达到300公斤,2019年以后,每年亩产都超过540公斤!”令全程参与该项目的山东省泰安市援疆指挥部技术人员王琦更加兴奋的是,“土壤盐碱度从之前的17‰降到2‰,还实现了一年之内稻麦两作!”
小小海水稻,打开中国粮食增产新版图。10年来,我国海水稻已从科研试验阶段进入规模化推广,实现了对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的全覆盖。
2020年,袁隆平院士进一步在全国开展海水稻推广种植,启动“十百千”工程——当年完成10万亩海水稻种植、10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1000万亩可利用的盐碱地储备。该工程计划用8到10年时间,改造一亿亩盐碱地,实现盐碱地变粮仓。
“目前,这一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改造一亿亩盐碱地,多养活8000万人’是袁老的夙愿。我们离实现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万吉丽信心满怀。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1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